簽訂勞動合同終止協議后仍然留在公司繼續工作,關系怎么認定
時間:2024-06-19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刁先生在深圳某基金管理公司工作,擔任軟件開發工程師一職。2022年3月29日,刁先生與深圳某基金管理公司簽訂了《勞動合同終止協議》,協商一致于2022年4月1日提前解除勞動合同。之后,雙方又簽訂了一份期限為2022年4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的《勞務協議書》,約定刁先生在惠州家中通過線上方式為深圳某基金管理公司提供服務。
刁先生認為,自己雖然在2022年3月29日與公司簽訂了《勞動合同終止協議》,但之后仍然為公司繼續提供勞動,因此該協議不發生解除雙方勞動合同的效力。雙方勞動關系最終是于2023年6月30日解除的,原因是公司違法將其辭退。
那么,司法機關對此是如何認定的呢?
司法認定
深圳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認為,勞動合同解除權屬于形成權,一方的解除意思表示到達對方即發生解除的法律效力。本案中,刁先生與深圳某基金管理公司簽訂的《勞動合同終止協議》已明確載明刁先生以個人原因提出,且經雙方協商一致于2022年4月1日解除勞動合同,故該委認定刁先生與深圳某基金管理公司之間的第一段勞動關系于2022年4月1日解除。
關于2022月4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期間的法律關系,深圳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認為,刁先生與深圳某基金管理公司簽訂的《勞務協議書》系自愿簽訂的,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屬于有效合同。對于合同性質的認定,應當根據合同內容所涉及的法律關系,即合同雙方所設立的權利義務來進行認定。首先,從合同約定的條款上看,雙方簽訂的協議中包含有工作內容、合同期限、勞動報酬和工作時間等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十七條規定的勞動合同應具備的基本條款。其次,從本案現有證據上看,深圳某基金管理公司與刁先生通過微信方式進行工作安排和日常工作交流,刁先生有事不能上線需向法定代表人請假,可見刁先生雖然居家辦公,但刁先生仍需遵守深圳某基金管理公司的考勤管理制度,該情形與雙方關于深圳某基金管理公司有需求隨時能夠找到刁先生以及刁先生每天按照正常的上班時間提供服務的約定能相互印證。另外,深圳某基金管理公司已支付刁先生的工資也與刁先生的出勤天數密切相關。因此,雙方之間實際履行的權利義務關系符合《關于確立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第一條規定的勞動關系認定標準。綜上,雖然作為勞動關系適格主體的刁先生與深圳某基金管理公司以“勞務協議”為名訂立協議,但協議約定的雙方權利義務內容、實際履行情況等符合勞動關系認定標準,故對刁先生主張與深圳某基金管理公司在2022年4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期間存在勞動關系,本委予以采納。亦即,刁先生與深圳某基金管理公司在2022月4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期間重新建立了勞動關系。
律師解析
上述案例其實涉及到解除勞動關系的效力何時發生的問題。這個問題說簡單也簡單,說復雜也復雜。
簡單而言,何時發生勞動關系解除的效力,取決于當事人作出的解除勞動關系的意思表示以及是否合法。例如,勞動者依據《勞動合同法》第38條的規定,通知用人單位自即日起解除雙方的勞動關系,那么,只要勞動者作出的該意思表示到達用人單位,其雙方的勞動關系自即日起就解除了。而如果勞動者是通知用人單位于2024年6月19日解除雙方的勞動關系的話,那么,只要勞動者作出的該意思表示在2024年6月19日以前到達用人單位,則其雙方的勞動關系便于2024年6月19日發生解除的效力。
當然,如上所述,這還存在勞動關系當事人作出解除的行為是否合法的問題。因為如果不合法,那即便作出了解除的行為,司法機關最終也可能不會確認發生解除的效力。比如,用人單位違法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可以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最終如果司法機關支持勞動者的請求,那么,該解除行為便自始不發生解除的效力。
以上是勞動關系當事人單方解除勞動合同的情況,其實對于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的情形,也是同樣的道理。也就是說,如果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簽訂的解除勞動合同協議書合法有效,那么,其雙方的勞動關系將在協議中約定的時間發生解除的效力。就如本案,深圳某基金管理公司與刁先生在簽訂的《勞動合同終止協議》中約定“經雙方協商一致于2022年4月1日解除勞動合同”,那么,在該協議合法有效的情況下,其雙方的勞動關系便于2022年4月1日解除。之后刁先生雖仍然留在深圳某基金管理公司工作,那是勞動關系解除以后又重新建立的問題,而不是刁先生所稱的“該協議不發生解除雙方勞動合同的效力”。除非該《勞動合同終止協議》存在欺詐、脅迫、乘人之危或者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情形,進而該協議被認定為無效,才會不發生解除勞動合同的效力。否則,已經簽訂的協議不會不發生效力的。
以筆者的經驗,很多勞動者對于簽署文件的效力普遍缺乏足夠的認知。事實上,對于勞動者簽字的文件,通常來說都會發生相應的效力,而且司法機關輕易不會否定、不會推翻。甚至可以說,司法機關對于當事人簽字的材料會非常重視,因此,簽署材料時切勿視為兒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