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基礎設施現狀解讀!從五個方面入手hfhyw.com
時間:2022-01-04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2014年,Polkadot創始人GavinWood創作了Web3.0(以下簡稱Web3),并在一系列文章中抱怨了Web2時代的互聯網經濟模式,如互聯網就像一個巨大的嬰兒,在成長之前就已經衰老,互聯網巨頭本身可能沒有惡意,但同時他們也沒有善良和原則。
七年前,這些言論可能過于前衛,但在2021年,它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一方面,世界各地主要互聯網公司的增長疲軟。另一方面,在區塊鏈技術的支持下,Web2時代的存儲、域名、支付、社交通信和內容平臺可以分散呈現,即使這些項目仍然非常不友好,甚至使用成本也太高。
Web2正在被新開發的Web3所取代,這是時代的大趨勢。
在Web3中,支付工具包括metamask,域名系統包括ENS和TNS。存儲工作由Arweave完成,內容分發在Miror等內容平臺上。分散的社交工具包括Telegram和Discord,可以認為Web3已經初具形式。
以metamask為代表的支付工具。
在分散支付領域,應用應用可以分為廣義和狹義。狹義應用包括最著名的工具,如metamask、Polkadot、RoninWallet、imtoken等。廣義應用是支持鏈上所有支付功能的基礎設施,包括各種比特幣以太坊加密錢包、layer2平臺和layer1公鏈之間的橋梁。
最具革命性的應用是metamask。metamask被譽為世界上最好、最好的以太坊開源錢包,可以幫助投資者輕松簡單地管理以太坊資產。使用metamask不需要下載客戶端,只需添加到瀏覽器擴展程序中即可使用。
根據metamask母公司Consensys今年10月的報告,8月份metamask錢包活躍用戶數量超過1000萬,達到10、354、279人,比一年前增加了19倍。截至2021年8月,菲律賓、美國、越南、英國、中國、印度、俄羅斯和巴西使用metamask最多的前八個國家。換句話說,幾乎所有加密資產活躍的交易者都是metamask錢包的用戶。
值得注意的是,Consensys是由以太坊聯合創始人Josephlubin創立的,被譽為區塊鏈巨頭的三大支柱之一。Consensys多年來孵化了50多個有利于以太坊生態發展的知名項目,涵蓋核心集成組件、服務、開發人員工具、基礎設施項目、B2Cdaps、企業解決方案、多平臺應用等。同時,通過與政府部門、金融機構和互聯網巨頭建立密切的合作關系,以太坊將被推向主流世界。另外兩個支柱是MicrosoftVisualStudio和區塊鏈行業麥肯錫的咨詢業務。
在DeFi和NFT的浪潮中,metamask以其出色的功能迅速占據了主要瀏覽器,成為網頁支付最方便的工具。
回顧metaMask的發展歷程。
Web3時代的數據應該如何保存?怎樣才能保證這個數據王國所依賴的是可靠、安全的數據存儲網絡?而且,原宇宙中被貨幣化的虛擬物品如果一直保存在中央服務器上,元數據必然會面臨失效或被篡改的危險,一旦發生類似事件,元宇宙就會失去它的存在和價值。
這樣,基于Arweave和Storj這類基于分布式存儲的去中心化存儲項目就成為必須。分布存儲器開創性地引入了激勵層,以確保數據在約定的時間內可靠地存儲,Arweave通過技術創新,希望實現數據在鏈上的永久保存,從而達到“像保存云文檔那樣存儲數據”,Storj是一種以區塊鏈為基礎的去中心化分布式云存儲系統,該系統可以保證用戶在任何時間對上傳到區塊鏈的內容進行加密。
考慮一個分布式存儲的例子。
我們先看看分布式存儲,這是一種2015年提出的中心化存儲方案,它通過通證激勵機制保證文件在協議期間的可靠存儲。激勵層允許任何個人利用閑置的硬盤空間和帶寬,在公開市場上提供數據存儲和檢索服務,使非硬盤容量貨幣化;用PoRep(拷貝證明)和時間時間證明(時空證明)確保了礦工們將文件的真實感,使用者通過發出指令找到合適的儲存器,對數據進行加密和分送給礦工,采礦者把這些信息添加到存儲塊中去儲存,并且不斷地證明他們的工作是為了回報。這是它的工作原理。
假設你在OpenSea購買了400,000美元的CryptoPunks,如果被儲存在任何中央服務器上,你是否可以放心?
很明顯,在Web3時代到來之前,開發去中心化存儲是必要的基礎設施。
關于域名。
我們都知道,域名是因特網上的一個私有網頁,是個人和企業完全控制的“網上房地產”,域名可以是虛構的或透明的描述,它可以被用在從個人博客到跨國公司公共網站上的所有內容。域名可能很小,是一組個人作品的集合,也可能是一天內數百萬人通過社會媒體訪問的購物網站。
然而,在Web2時代,所有的東西都運行在中央網絡之上,即使有一個特定的域名,這個域名仍然保留在中央服務器上,容易受到人為的控制。
ENS和TNS等非中心化域名系統的出現,將改變這種狀況。
ENS是EthereumNameService的縮寫,中文名為“以太坊域名服務”,是一種基于以太坊區塊鏈為基礎的可擴展的、分布式的、開放的命名系統,主要為人們提供可讀的映射名稱。ENS會將諸如tb.eth這樣的人類可讀名稱映射到機器可讀的標識符,擁有讀取以太坊地址、內容哈希和元數據等功能。TNS是TerraNameService的簡稱,是Terra數據塊的可擴展、分布式、開放的命名系統,其功能類似于ENS。
因此,中心化域名和去中心化域名的區別是什么?
在ENS中,ENS和DNS的定位很相似,作用也幾乎相同,只是DNS將域名解析成IP地址,ENS則將.eth域名解析成以太坊地址。不像DNS,ENS更具有去中心性,ENS主要由兩部分組成:注冊表和解析器。ENS的注冊中心是一份智能合同,它維護所有域名和子域名的列表;而解析器負責將域名轉換成地址。目前,ENS僅支持解析數字貨幣地址,很難與傳統信息互聯網和區塊鏈底層聯系。
另外,ENS也會將.eth域名解析成以太坊地址,鏈上轉移,只需使用一個.eth域名,就可以大大簡化以太坊地址。
簡單地說,去中心化域名服務系統建立在以太坊和Terra這類非中心化的區塊鏈底層協議上,域名所有權絕對化,并且可以極大地降低對地址的復雜度,為Web3的到來奠定基礎。
內容平臺和非中心化的社會工具。
我想最恰當的說法是,當我們描述因特網對這個世界的影響時,“因特網將整個世界燒平”,因特網使世界成為一個地球村,人們可以無限制地隨時訪問并發送免費的信息,但它也帶來了新的問題,即原版內容變得便宜,而無需花費任何成本復制粘貼,著作權很難得到保證,快餐式的文化因此成為主流。
然而,區塊鏈的出現使得稀缺和價值回歸,版權有望以“散列”“秘密鑰匙”的形式存在,并且內容可以在Arweave和Storj等開源的非中心化存儲項目中得到保存。
例如,Mirror最近上線的內容平臺Mirror就是一個例子,這個項目從一開始就整合了加密本地貨幣,通過與數字身份綁定來獲得更多的控制權和所有權。Mirror的這些特點使Mirror從一開始就具備了許多因特網應用所不具備的包括可編程性、可通用性、可組合性、病毒性和可移動性等諸多數字原生信息載體的多種屬性。
在內容交互形式方面,Mirror被認為是Web3的本地應用。
舉例來說,Mirror使用了一種非中心化的數據存儲協議Arweave來存儲數據,以實現永久存儲,包括創建者所發表的內容及其所有相關變更,驗證作者身份真實性所需要的全部信息。關于數據存儲成本,作者的經驗表明,目前用戶幾乎可以自由地使用AR代幣(實際上需要支付價值低于0.001美元、可忽略不計)上傳文本、圖片信息,并且上傳后將永久保存在Arweave中。
另外,Mirror集成了ENS的去中心化域名服務ENS實現創作者認證,每個作者博客域名都能與自己的ENS域名綁定,并生成一個mirror.xyz子域名ENS作為自己的內容發布平臺。
在內容發布之后,用戶將用密鑰簽名確認,所以在Mirror上發布的每一條信息都有權利聲明來證明某一項的所有權。另外,創建內容也會引發評論,也就是用戶自己生成的內容。
我們相信將來會有更多像Mirror一樣的Web3本地內容發布平臺。
這就是非中心的社交工具。
盡管Telegram擁有許多去中心化社交應用的特性,比如Telegram采用了端對端加密技術,而且當用戶退出登錄時,Telegram的隱私聊天功能就會自動刪除聊天記錄。這種特性使Telegram逐漸成為貨幣圈最流行的通信工具之一。
但在2019年10月,SEC命令Telegram停止銷售其被稱為Gram的加密貨幣,這意味著Telegram失去了Web3“去中心化自治”的關鍵特性,也就是所謂的原生Web3應用。
從現在開始,可以認為Web3已經開始形成了,相信隨著區塊鏈技術的發展,Web3帝國的全部版圖將會全部覆蓋。
正如GavinWood在“為什么我們需要Web3.0”中所述,隨著技術日益成熟,由于把產品看作是搖錢樹(比如微軟),傳統企業不可避免地放緩了創新的步伐,Web3.0的優勢將越來越大。像Airbnb、Grindr和維基百科這樣的城市和國家禁止優步,Web3.0是不可能的。
以上內容由imtoken教程網站整理,查看更多資訊歡迎關注我們的網站內容.如果您覺得本文不錯,歡迎轉載收藏!